▷ 古代战争爆发后,为什么一定要攻城呢?难道不能绕着走吗?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城池选址并非随意而建,而是根据地理环境精心挑选的。大多数城池建立在险峻的山地或水边,既能依山傍水,又能通过便捷的道路连接其他地方,这样的地理位置有助于防守和战略布局。因此,虽然绕城而行看似是一种可行的战略,但在实际操作中,攻击城池更为可行,毕竟这是最直接且成功率较高的选择。
古代军队的核心力量是步兵,他们大多依靠自己的双腿行进,战争需要的不仅仅是兵员的数量,更需要充足的粮草、马匹和驻扎地。古代战争的规模庞大,参与的士兵少则几千,多则几万甚至十几万人。如果绕道而行,军队将面对极大的困难,不仅要穿越艰险的山路,还要携带大量的粮草,这样的军队到达敌方城池时,可能已经丧失了战斗力。
况且,敌人对周围的地形熟悉,而我方军队的指挥官对这些未知的道路和环境毫无了解。即便绕道成功,敌人很可能会利用地形的优势,对进攻的军队进行偷袭,致使本就处于不利位置的军队陷入更大的困境。最终,战争刚开始就可能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古代战争通常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时间的征战不仅需要士兵保持充沛的体力,还需要确保军队能够在战争中得到及时的休息与补给。如果敌军能在城池内安营扎寨休养生息,而我方却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跋涉,等到达城池时,士兵的精力已然不支,战斗力大打折扣。因此,攻城虽然看似直接且血腥,但却是最有效、最能确保胜利的战术。
而攻城战不仅能消耗敌军,还有其他一些鲜为人知的好处。战争从来无法预测持续多长时间,如果敌我双方的对抗持续多年,军队很难带着足够的粮草支撑过如此漫长的战斗。因此,城池成为了军队必争之地。攻破一座城池,军队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兵员和资源,还能掌控城池内的粮草、财富,甚至是金银珠宝,这无疑是令人垂涎的战利品。
更重要的是,城池不仅仅是兵力的集结地,它往往也是该地区的经济中心。占领一座城池,意味着占据了该地区的经济命脉。控制了这座城池,便能操控整个地区的命运。正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北伐时,马谡由于轻敌导致街亭失守,造成了整个北伐战略的失败,最终导致了诸葛亮未能完成自己的北伐大计。
在古代,消息传递并不方便,往往依赖人力送信,因此,军队如果选择绕道作战,便会与外界的联系断绝,失去重要的情报源。相比之下,一旦攻下敌人的城池,便能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掌握情报的流通,确保自己的军事行动更加灵活高效。
综上所述,攻城虽然看似危险且消耗巨大,但实际上,它是古代战争中最为有效和必要的战略选择。它不仅最大程度减少了损失,还凸显了古代军事战略的智慧,展现了古人如何通过对地理、资源、兵力等各方面的深刻理解,制定出最符合战争需求的战略方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