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雪盲症?雪盲症到底有多可怕?真的会导致失明吗?

概述
雪盲症,是一种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雪地对日光的反射率极高,可达到将近95%,直视雪地正如同直视阳光,由于这种症状常在登高山、雪地和极地探险者上发生,因此称作雪盲症。未配戴保护装置的焊接工人身上,也可能产生类似的症状。
对于雪盲症产生的原因,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雪盲症是由于光线在雪地上反射对眼睛造成的伤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雪盲症是由于眼中空无一物,没有参照物从而导致眼睛短暂失明。
1、第一种观点源自传统医学,他们认为雪盲症是阳光在积雪所构成的平面更加强烈的反射从而对人的眼睛产生强烈的刺激所形成的。因为在下雪天,大地被白雪覆盖,比较强烈的阳光照射在积雪上,由于白雪对光的吸收能力极低,这时,雪地对紫外线的反射量可增强 5%—6%,白雪反射的光线照射在眼睛上,大量紫外线被眼睛角膜与结膜吸收。会使眼睛产生类似电光性眼炎的损害致使视网膜受到强烈刺激而损伤,出现畏光、流泪、刺痛甚至短暂视物模糊不清等症状(雪盲症通常在雪辐射6-8小时后发生,可单眼出现或双眼同时出现)。由于雪地日光的反射极强,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尤其是紫外线经过积雪反射汇聚在视网膜的黄斑区上,会对黄斑产生较大的伤害,而黄斑相当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对于产生视觉至关重要。一旦黄斑遭受损伤,可直接导致视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在辽阔无垠的雪原上,有些地方的积雪表面,微微下凹,好像探照灯的凹面。在这样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白光。出现白光的雪面,要比普通雪面所反射的阳光更集中更强烈了。在一般情况下,雪面并不像镜子那样直接把太阳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而是通过雪面的散射刺激眼睛的。人眼在较长时间受到这种散射光的刺激后,也会得雪盲症。
2、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导致雪盲症的并非雪地的刺眼反光,而是它的空无一物。据最近美国陆军的研究部门得出结论:“人的眼睛其实总在不知疲倦地探索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要是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紧张而失明。” 他们认为,虽然雪盲症的名字看起来会让人感觉是与雪地环境有关,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任何产生强光条件的环境都有可能引发雪盲症。正如沙翔垠博士曾指出,宽阔的海面、荒无人烟的沙漠、观看日全食,甚至城市中大面积的玻璃幕墙都有可能导致雪盲症。
雪盲症作为一种急性眼病,对人的视力神经损伤是十分严重的。在受到强烈的阳光反射后,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眼角膜和结膜上皮造成严重损伤,从而使眼睛出现畏光、流泪、刺痛甚至短暂视物模糊不清等症状,特点是眼睑红肿、结膜充血水肿、有剧烈的异物感和疼痛,发病后的 1- 2 小时内症状最为严重。通常情况下,只要好好地治疗与休息, 一般一周就能痊愈。若是双眼痛苦不严重,也无其他明显表现的话,让双眼适当歇息就可自行康复。
展开全文
但对于长时间处在高山雪原环境中的高山滑雪运动员来说,雪盲症的危害则更为严重。虽然紫外线对眼部造成的急性损伤容易恢复且不易留下后遗症,但慢性损伤若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对眼部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无法恢复。所以,得过雪盲的人,一旦不注意在次得了雪盲症,那么状况会更加的严重,轻者视力衰弱。
因此得过雪盲的人,不注意会再次得雪盲。再次雪盲症状会更严重,引起长期眼疾,严重时甚至永远失明。
雪盲症的治疗包括止痛以及防止再次受伤。 因此,不慎被雪原强光反射后,应立即脱离光源,居住暗室;及时局部冷敷,闭目休息。
在远离照射源后,首先应用清洁冷水或专业眼药水对受伤运动员进行眼部清洗,然后再涂抹药膏,最后用眼罩或其他物品(如干净的手帕、清洁的纱布等)轻轻敷住眼睛。尽量休息,避免勉强使用眼睛。一般雪盲症的症状可在二十四小时之三天之内恢复,稍微严重的症状通常需要五至七天才会消除。
在休息恢复过程中,也可用鲜人乳或鲜牛奶滴眼,每次5~6滴,每隔3~5分钟滴一次。使用的牛奶要煮沸冷透了才可用。也可以药水清洗眼睛,到黑暗处或以眼罩蒙住眼睛用冷毛巾冰镇。这样可以加快运动员的恢复进程。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减少用眼,尽量休息。不要热敷,高温会加剧疼痛。 在恢复期间必须加强眼睛的保护,防止持续或再度损伤。在经过简单治疗处理后,需即刻戴上护目镜,有佩戴隐形眼镜的人一定要拿掉,减少角膜刺激和感染的机会,同时必须保护眼睛不受强光刺激。提醒雪盲的人不要揉眼睛,尽量休息。为了避免眼皮的动作干扰眼睛,不妨用消毒过的敷布和护垫盖在眼睛上,每隔半天就检查一次眼睛对光的敏感度。等到眼睛不再极度畏光时,便可以将敷布除去。不过,保护用的太阳眼镜还是应该一直戴着。
若发生雪盲比较严重或因自己治疗失误导致更加严重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及时寻求医治。
1、药物治疗
在临床检查后,按照医生所开药方,按时吃药治疗。一般均为眼部医疗药水,如黄连液或羲霉素眼药水、氢化可的松眼药水交替滴眼,均能很快控制症状并得到医治。但较为严重者,则需要相应药方长时间治疗。
2、按摩疗法
患者双手洗净拭干,手掌合拢搓热立即平覆按压双眼,同时眼球做顺时针方向运动,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5—10分钟。还可选用攒竹、丝竹空、四白、太阳、晴明等穴位,每穴按摩30次,每日三次。
3、验光配镜
佩戴眼镜养眼护眼,外出佩戴眼罩保护眼睛,并服用维生素B2、E、A丸等药物配合治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